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为什么需要分类?
分类的核心目的是:
1.明确危害特性,指导安全储存、运输和使用;
2.规范标签和警示信息,帮助人员快速识别风险;
3.制定应急措施,降低事故危害。
国际通用分类标准:GHS制度
全球采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中国也将其纳入国家标准(GB 30000系列)。
危化品按危害性质分为3大类、28个危险类别:
一、物理危害类(16类)
-
爆炸物
-
示例:TNT(三硝基甲苯)、烟花爆竹中的火药。
-
特性:受热、撞击或摩擦时剧烈爆炸。
-
易燃气体/液体/固体
-
示例:液化石油气(易燃气体)、汽油(易燃液体)、硫磺(易燃固体)。
-
特性:易被点燃,燃烧速度快。
-
氧化性物质
-
示例: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双氧水)。
-
特性:释放氧气助燃,可能引发其他物质燃烧。
-
自反应物质/有机过氧化物
-
示例:某些农药、环氧树脂固化剂。
-
特性:常温下不稳定,易自燃或爆炸。
-
腐蚀性物质
-
示例:浓硫酸、氢氧化钠(烧碱)。
-
特性:腐蚀金属、破坏皮肤组织。
-
其他物理危害
-
包括压缩气体、放射性物质、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物质(如金属钠)等。
(16个子类)
-
爆炸物
-
易燃气体
-
易燃气溶胶
-
氧化性气体
-
压缩气体(高压气体)
-
易燃液体
-
易燃固体
-
自反应物质
-
自燃液体
-
自燃固体
-
自热物质
-
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物质
-
氧化性液体
-
氧化性固体
-
有机过氧化物
-
金属腐蚀物
二、健康危害类(10类)
-
急性毒性
-
示例:氰化钾、农药百草枯。
-
特性:少量接触即可致命(如LD50≤50 mg/kg为剧毒)。
-
皮肤腐蚀/刺激性
-
示例:盐酸(腐蚀性)、某些染料(刺激性)。
-
危害:皮肤灼伤或长期炎症。
-
致癌性/致畸性/生殖毒性
-
示例:苯(致癌)、甲醛(致畸)。
-
特性: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癌症或遗传损伤。
-
呼吸致敏性
-
示例:异氰酸酯(聚氨酯生产原料)。
-
危害:引发哮喘或过敏反应。
(10个子类)
-
急性毒性
-
皮肤腐蚀/刺激
-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
呼吸或皮肤致敏性
-
生殖细胞致突变性
-
致癌性
-
生殖毒性
-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单次接触
-
特异性靶器官毒性-重复接触
-
吸入危害
三、环境危害类(2类)
-
水生毒性
-
示例:农药DDT、重金属(汞、镉)。
-
危害:污染水体,破坏生态系统。
-
臭氧层破坏物质
-
示例:氟利昂(CFCs)。
-
危害:导致臭氧层空洞。
中国的特殊管理要求
在中国,危化品还需遵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并依据《危险化学品目录》(最新版)进行管理。
-
重点监管危化品:如液氯、液氨、硝酸铵等需额外审批。
-
剧毒化学品:需“五双制度”(双人保管、双锁、双人收发等)管理。
如何识别危险化学品?
-
看标签:GHS标准标签包含象形图、警示词(危险/警告)、危险性说明。
例如:火焰图标代表易燃,骷髅头代表毒性。
-
查安全技术说明书(SDS):16项内容涵盖理化性质、急救措施等。
安全小贴士
-
个人防护:接触危化品时务必佩戴护目镜、手套、防毒面具等。
-
应急处理:泄漏时避免直接接触,立即通风并上报专业人员。
-
禁止混放:如酸和碱、氧化剂和还原剂需分开储存。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