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做好危化品安全管理?
1、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贮存
(1)依法购入危险化学品后按时入库,建立仓库保管制度,不得擅自出售、转让和调剂;
(2)危险化学品按照有关规定建立专用仓库,设置明显标志,实行双人双锁保管,分类定置保存;
(3)库房内禁止吸烟,严禁使用明火,及时通风散热;注意检查消防器材,防止失灵;
(4)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和回库建立台账制度,做到账物相符,账卡相符。仓库保管员对需要入库的危险化学品必须经过严格验收和核对后方可入库。同时做好登记签字工作。对出库的危险化学品严格审批,根据分管领导审批后进行发放并签名。对回收的危险化学品要及时检验核对并进行登记,规范入库;
(5)定期对库房进行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和巡查工作,建立报告制度,防止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事故和盗失现象的发生。
2、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1)危险化学品实行专人管理、专人监督、定向使用制度,严禁将危险化学品进行调剂、赠送或非法买卖,防止危险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
(2)危险化学品的领取实行双人签字制度。因教学需要使用到的危险化学品,由分管领导签字同意领用,实验员签字出库,登记好领用的领用日期和危险化学品的名称、数量、规格、用途等;
(3)教学实验后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必须当日返库,及时进行回库登记,不得在仓库外保存或随意丢弃。
3、剧毒、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废料处理
(1)危险化学品的废料处理要严格审批,不得私自买卖,回收销毁或丢弃;
(2)危险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实验室可自行回收和利用的,要及时对危险化学品废料再利用进行登记说明。实验室不能自行回收再利用的,必须出售给具有回收危险化学品的使用资格的单位进行处理。
(3)在库存中或使用中,危险化学品因其他因素导致变质而做废料处理的,应及时报告主管部门,经审批后按规定流程统一处理。
4、危险化学品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实验室部分实验场所存有各种化学试剂,包括易燃的、有毒的、有腐蚀性的或是易爆炸的化学试剂。实验过程中容易发生如失火、爆炸、烧伤和中毒等事故。为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现将这些化学试剂发生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火灾
发生原因:
(1)点燃的酒精灯碰翻或酒精喷灯使用不当。
(2)可燃物质如汽油、酒精、乙醚等因接触火焰或处在较高温度下着火燃烧。
(3)能自燃的物质如白磷等由于接触空气或长时间氧化作用而燃烧。
(4)化学反应引起的燃烧或爆炸。
预防措施:
(1)易燃物和强氧化剂分开放置。
(2)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使用易挥发的可燃物质,实验装置要严密不漏气,严禁在燃烧的火焰附近转移或添加易燃溶剂。
(4)易挥发的可燃性废液只能倾入水槽,并立刻用水冲去。可燃废物如浸过可燃性液体的滤纸、棉花等,不得倒入废物箱内,及时烧去。不得把燃着的或带有火星的火柴梗投入废物箱内。
(5)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6)实验室内经常备有砂桶、灭火器等防火器材。
(7)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仔细检查酒精灯是否熄灭,电源是否关闭。
爆炸
发生原因:
(1)仪器装置错误,在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或操作大意,冷水流入灼热的容器。
(2)气体通路发生堵塞故障。
(3)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易挥发的有机试剂,如乙醚。
(4)减压试验时使用薄壁玻璃容器,或造成压力突变。
预防措施:
(1)蒸馏时,仪器系统不可完全密闭。使用气体时,应严防气体发生器或导气管堵塞。
(2)在减压蒸馏时,不可用平底或薄壁烧瓶,所用橡皮塞也不宜太小,否则易被抽入瓶内或冷凝器内,造成压力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爆炸。操作完毕后,应待瓶内液体冷到室温,小心放入空气后,再拆除仪器。
(3)对在反应过程中估计会有爆炸危险的,则使用防护屏和护目镜.
中毒
发生原因:
(1)接触了有毒物质或吸入有毒气体。
(2)对有些试剂的性质不够了解,处理不当。
(3)制备有毒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或操作不熟练。
预防措施:
(1)购买有毒化学品必须先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具备合适的存放地点,并有专人保管。
(2)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必要时戴上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有毒药品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和规定的限量使用。
(4)使用气体吸收剂来防止有毒气体污染空气。
(5)有毒的废物、废液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6)禁止在实验室内饮食或利用实验器具贮存食品,餐具不能带进实验室。
(7)手上如沾到药品,应用肥皂和冷水洗除,不宜用热水洗,也不可用有机溶剂洗手。
(8)皮肤上有破伤,不能接触有毒物质。
(9)实验室经常注意通风,即使在冬季,也适时通风。
烧伤
烧伤是由灼热的液体、固体、气体、化学物质或电热等引起的损伤。为了预防烧伤,实验时严防过热的物体与身体任何部分接触。
烧伤的伤势一般是按烧伤深度不同分为三度,烧伤的急救办法应根据各度伤势分别处理。
一度烧伤:只损伤表皮,皮肤呈红斑,微痛,微肿,无水泡,感觉过敏。如被化学药品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除去残留在创面上的化学物质,并用冷水浸沐伤处,以减轻疼痛,最后用1∶1000“新洁而灭”消毒,保护创面不受感染。
二度烧伤:损伤表皮及真皮层,皮肤起水泡,疼痛,水肿明显。创面如污染严重,先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再以1∶1000“新洁而灭”消毒,不要挑破水泡,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请医生治疗。
三度烧伤:损伤皮肤全层、皮下组织、肌肉、骨骼,创面呈灰白色或焦黄色,无水泡,不痛,感觉消失。在送医院前,主要防止感染和休克,可用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给伤者保暖,必要时注射吗啡以止痛。
一般伤害的救护措施:
(1)被强酸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稀碳酸钠或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2)被浓碱腐蚀: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的醋酸溶液或硼酸溶液冲洗。
二、危化品应该如何储存?
危化品储存场所应根据储存危化品的特性,配备防雷、防静电、防水、通风、防爆、监测报警等设施设备。
防爆设施
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仓库内电气设备、输配电线路和装卸搬运机械工具应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爆型。电气线路使用金属管配线时,金属管和接线盒等螺纹旋合连接应紧固牢靠,布线弯曲难度较大的场所可以使用防爆挠性软管连接。
防雷和静电设施
储存易燃易爆危化品的仓库入口处外侧,应设置接地的人体静电释放装置。仓库排风扇、金属货架等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防雷防静电装置应完好并定期检测合格。
监测报警设施
库内产生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报警装置,安装高度应当符合可燃气体(有毒气体)与空气比重的要求,气体报警装置应当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定期进行检测。
通风设施
易燃液体、易燃气体仓库应设置应急强制排风系统,安装防爆排风扇,排风管应采用金属管道,并应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点。
防溢散设施
甲、乙、丙类液体仓库应设置防止液体流散的设施,储存遇湿燃烧爆炸的物品时应采取防止水浸渍的措施。
消防设施
危化品仓库应当配备符合标准要求的灭火器材,不应遮挡消火栓、自动喷淋系统以及排烟口,应保证消防通道畅通。
三、危险化学品防爆措施
四、危险化学品使用要求

五、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


